跨市“摆摊”招人 三明补强基层公卫防护队伍(福建卫生报)
来源:三明市卫健委信息科 时间:2020-06-24 11:19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如何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专业化人才的储备是关键。 

  4月以来,我省各医疗单位陆续发布招聘信息,记者发现,除儿科、产科、急诊科、麻醉科、影像科如往年一样医生缺口依旧较大之外,今年三明市医疗单位招聘有一个新特点——对预防医学专业医生求贤若渴,不仅按紧缺专业免笔试,而且给予入编等待遇。 

  记者了解到,这是三明为医改3.0版补强基层公共卫生防护队伍的新举措。 

  书记、院长跨市“摆摊”招人

  2020年度三明市医学人才校园专场招聘会现场▲ 

  “(三明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的主任委员就在我们医院,就是你以后的科室主任,学习机会自然不会少。另外,我们新建了大楼,仅手术室就有两层楼,非常漂亮。” 

  “如果我想读在职研究生呢?” 

  “只要你考取学位,我们奖励你3万元,而且给你读研的时间;如果考取博士学位,奖励更多。只要你们想发展,我们都会给你们平台。” 

  6月12日,在福建医科大学举办的2020年度三明市医学人才校园专场招聘会上,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温立新戴着口罩面试麻醉医学专业毕业生,为自家医院“代言”。

  

  当天,三明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将乐县总医院,将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三明23家医疗卫生健康单位以招聘“科班生”为主,计划招聘254人。 

  据了解,这是三明首次由三明市人民政府牵头在福建医科大学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今年4月,在省内疫情渐趋平稳之时,三明市市长余红胜便带队到省卫健委、福建医科大学,就解决医学人才短板等问题深入交流探讨,达成初步共识。随后,三明各级医疗单位紧锣密鼓筹备这场招聘会。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多数医疗单位由党委书记或院长“摆摊”,与毕业生面对面对谈,面试通过即签约、入编;三明市副市长张元明也到场了解招聘情况,鼓励毕业生投身基层医疗事业。 

  三明市卫健委副主任于修芹告诉记者,随着三明医改的推进,越来越多高等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愿意到三明工作。仅从这半年的数据看,全市已签订就业协议书197人,其中,福建医科大学毕业生56人,福建中医药大学51人,与去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9人、20人。 

  但从人才储备量来看,总体还是不够。为此,三明在定向培养医学生的同时,积极向省内外高校伸出橄榄枝,简化紧缺专业毕业生招聘方式,放宽岗位开考比例,降低学历要求,以此充实基层医生队伍。 

  三明医改 3.0版让医生大有可为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了解到,本轮应聘的毕业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生源地是三明本地。他们一方面觉得能回家乡工作,且能入编,机会难得;一方面又担心回到基层无用武之地,或者能力得不到提升。 

  对此,于修芹有更深的一番认识。“从2012 年 2 月至今,三明医改已经历两个阶段,如今正打造 3.0升级版,即从过去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 

  在这一大趋势下,临床医学专业的医生不能坐等病人来看病,不能只会开用药处方,还要会开健康处方、康复运动处方,会指导老百姓健康的饮食起居;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医生不能只会预防,还要了解临床。”他认为,医防融合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而是大趋势。以后,不管在省市县或乡镇卫生院,每个医生都要做医与防。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科毕业的医学生到基层医院,有更多施展空间,积累了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经验,将来大有可为。 

  “不仅如此,三明自 2015年实行薪酬制度改革,医务人员的每一项工作都以工分计,不论是临床看病还是做公卫防病,都有对等的收入,这也激励医生主动作为。就拿去年来说,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人均年薪达到 7.9万元,这大大调动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于修芹说。 

  尤溪县总医院当天计划招聘 20 余个岗位,书记杨孝灯挂帅招人。他特别提到,有两个预防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有意向到医院。他希望培养总医院自己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他们有专业背景,在了解临床后,对推进医防融合更有帮助。

  

  完善公卫体系 培养医防融合实用型人才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的一场“大考”,“考试成绩”直接暴露出目前国内缺乏专业的基层公共卫生人才。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2018年,除了公共卫生人员,其他各类卫生人员数量都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我国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仅为0.63人,其中高级人才更是紧缺。

2014-2018年我国各类卫生人员数量比较▲

  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是,国内仍未形成专门面向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的院校仅97所,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十分之一。 

  记者了解到,福建医科大学每年面向全国招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计划数是150人~180人,占所有专业招生数的5%~6%。 

  在公共卫生人才的就业上同样面临“痛点”,公共卫生人员毕业后的对口就业率相对低,人才离职率均较高。而即使进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才流失的比例也很高,主要原因是薪资待遇低、职业认同感低等。 

  要改变“入学不愿报,就业不愿选”、“一流人才搞临床,二流人才干公卫”的现状,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投入,建设高水平的公共卫生学院或公共卫生学科,并制定公共卫生相关专业的招生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报考、学习;一方面,如三明推进医防融合的做法,让原本“隐而不见”的公共卫生团队与临床医生一起当“主角”,定期参与临床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以此作为公共卫生医师晋升晋级、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给予相应的薪酬待遇,调动医疗和疾控机构人员参与医防融合工作的积极性。 

  这次疫情警醒我们,公共卫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同时应当让这种意识深入所有医务人员的骨髓,这样应对突发情况,就能更加自如。福建医科大学卫生健康研究院教授郑振佺认为,培养既有良好临床技能又有宽广公共卫生视野的医防结合人才,应成为未来的目标。医学教育不仅要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作为一门主干课程,还需进一步加重公卫实操部分在教学中的比重,让每一个医学生都拥有系统科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知识。 

  对于基层,医防融合是必选项,要让公共卫生融入到所有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中,让每一个医务人员参与到医病与防病的所有环节,才可以说是牢筑了公共卫生防护网,才能真正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福建卫生报记者 邓剑云 通讯员 庄玉萍)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