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改革路在何方?福建三明市探索疾控系统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红星新闻)
来源:三明市卫健委信息科 时间:2020-11-09 16:03

  2019年与2020年交替之际,新冠肺炎突如其来,公共卫生成为了社会高度关注的领域,同时暴露了不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亟待改革的声音呼之欲出。

  11月3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简称《规划建议》)。在《规划建议》中,“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到,要“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此前,红星新闻记者跟随国家卫健委前往福建省三明市调研综合医改试点情况。为增加疾控中心收入来源,提高疾控人员待遇水平,三明市针对疾控系统人事薪酬制度进行了改革。三明市提出,允许市疾控中心(含两区疾控中心)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可通过医防融合以及对外提供技术服务获得收入。

  三明市疾控中心主任朱道斌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三明市疾控改革后对社会提供6类共计230个服务项目,到10月26日为止,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仍产生了600多万的收入。这笔收入在扣除必要的成本后,可提取60%作为职工绩效工资增量。

“十四五”规划明确: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将《规划建议》与201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简称《十三五建议》)中“健康中国建设”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十四五期间的改革思路发生了明显变化。

  《十三五建议》的“健康中国建设”强调的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相关内容;而此次《规划建议》的“健康中国建设”则更加强调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与建设。 

  这种变化既与前述改革收获重要成效有关,或许也与今年的特殊情况有关。

  今年2月12日,重庆市原市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发表了一篇《疫情下对中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改革的建议》,引起广泛讨论。黄奇帆指出,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防治领域是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后领域、甚至是盲点。从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始终没有很好补上,整个公共卫生系统在人员、技术、设备各方面都远远落后。 

  呼吁改革的声浪一波接一波,但究竟应该怎么改?目前宏观上还缺乏具体的方法论,不过在实践中,一些地区此前已率先迈开改革的步伐。

  

▲三明市疾控中心

 福建三明的探索:允许市疾控中心对外提供技术服务 

 

  谈及“医改”,三明市是个绕不过去的地方。

  2019年底,三明市开始了新的医改试点工作,这次改革目标是疾控系统和公共卫生事业。今年10月27日,红星新闻记者跟随国家卫健委前往福建省三明市调研综合医改试点情况,了解三明市疾控系统改革和医防协同融合相关建设。

  2019年6月,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曾光在《论公共卫生和疾控系统改革》的发言中指出,“疾控长期积累着各种问题,近期受政策性原因导致收入进一步下降的影响,疾控系统人心浮动、人才加速外流。近三年来,仅国家疾控中心流失的中青年骨干计有百人之多,有些地方疾控机构人才流失可能更严重。”

  红星新闻注意到,上述的“政策性原因”曾光也有明确说明——“取消了几乎所有疾控机构收费自留技术服务项目”。

  2019年12月6日,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三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改革方案(试行)》(下简称《三明疾控改革方案》),正式拉开了三明市公共卫生事业改革的序幕。

  《三明疾控改革方案》具体提出了三项改革措施,其中“改革人事薪酬制度”这项措施针对目前疾控系统收入水平低、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探索,包括“完善职称评聘”和“改革薪酬制度”两个部分。

  为了提高疾控人的收入水平,“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措施提出,允许市疾控中心(含两区疾控中心)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可通过医防融合以及对外提供技术服务获得收入。

  “对外提供技术服务”具体是指,鼓励市疾控中心(含两区疾控中心)在确保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允许利用现有设施、设备提供社会化服务,承担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委托开展的公共卫生技术项目服务。可采取签订协议、按项目付费等形式获得服务性收入,在扣除必要的成本后,可提取60%作为绩效工资增量,40%作为本单位事业发展基金。

  三明市疾控中心主任朱道斌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经过努力,三明市疾控选择了6类共计230个项目对外提供服务。到10月26日为止,虽然受到了疫情影响,但是仍有600多万的收入。”

  红星新闻查询相关文件后注意到,这230个对外项目服务涵盖了微生物类、理化类、物理因素类、结核病防控类、临床检测类和放射类共6 类。检测产品/类别包含饮用水、食品、化妆品、食物中毒相关标本、公共场所、一次性用品、食品、医疗机构污水等等。

  除了“对外提供技术服务获得收入”以外,三明市还要求每年从市区健康促进经费中提取不少于500万元作为市疾控中心(含两区疾控中心)开展医防融合经费。年终由市医改领导小组对市疾控中心(含两区疾控中心)开展医防融合工作成效进行考核,超过70分合格线的,按照实际考核分/100分×当年度的医防融合经费得出的部分作为市疾控中心(含两区疾控中心)绩效工资增量。

  “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责权统一的这样思路分配给大家。”朱道斌这样总结说。

  除了收入层面的激励,三明市还调整优化市疾控中心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高、中、初级岗位结构比例由2.5∶3.5∶4.0 调整为 3.5∶3.5∶3.0。朱道斌告诉红星新闻,2020年6月,三明市疾控中心已经完成在新的比例下进行的中心全员的重新聘任,有49名三明市疾控中心工作者因为该政策得到了正高、副高、中级职称的聘任和晋级。“这对我们职工是一个很大的振奋。”

  

▲三明市医防融合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 

 

  为何需要医防协同融合? 

  三明市卫健委: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在资源配置等方面需融合 

  除了改革疾控系统内部的问题,疾控中心所代表的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与医院所代表的临床医学之间的裂痕也有待弥合。

  《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

  那么三明为什么要做医防协同融合?三明市卫健委相关人士向红星新闻记者分析了原因。

  “首先是业务融合不紧。”三明市卫健委相关人士告诉红星新闻,现行体制下,卫生健康部门仍按业务分工分设任务,治疗归治疗,预防归预防,疾控机构的研究分析成果在医疗机构得不到有效利用,未实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明市卫健委相关人士还介绍说,目前各级疾控机构所应用的信息系统与其他公卫系统、医院信息平台各自为战,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信息“烟囱”和“孤岛”现象严重。以三明为例,开展结核病防治服务模式转型工作后,结核病防治由疾控中心一家转变为与定点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三位一体”防治,但在实践中,疾控中心、定点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在对患者的管理、筛查、检测、诊疗等方面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结核病防治能力有所下降,三明市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仅89.4%。

  更值得关注的还有投入保障方面。三明市卫健委相关人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近年来,重大公共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业务量不断增加,但疾控机构业务经费不升反降。据统计,2014年中央公共卫生专项任务经费项目拨款为5.29亿,2019年下降到4.5亿,同比下降14.9%;公立医院财政拨款同期从36.19亿增加到50.23亿,同比增长38.8%。在硬件设施上,省级疾控中心中A类设备配置达标率100%的不足20%,达标率低于80%的占13%。相当部分市、县级疾控中心业务用房面积不达标,尤其是实验室设备A+B类平均配置率不足国家标准一半。

▲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明探索:公共卫生医师执行医生目标年薪标准 与同级别医生享受同等待遇  

  2020年8月6日,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印发了《三明市医防协同融合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下简称《三明医防协同方案》),确定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建立分级指导、健康管理、协同服务、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医防协同融合机制。

  三明市的医防协同融合工作早在3年前就开始铺垫了。2017年,三明市以县医院和中医院为龙头,将县域内所有县、乡、村公立医疗机构整合为一体,建成1个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紧密型医联体(即总医院)。目前,三明市全市12个县(市、区)已全部组建总医院,而总医院正是与疾控部门配合进行医防协同融合的重要主体。

  《三明医防协同方案》要求,各总医院和市区医共体牵头设立“医防协同融合办公室”,总医院、疾控中心分别派驻人员到医防协同融合办公室,统一调度总医院及各基层分院和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精神卫生等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协同推进医防协同融合。红星新闻了解到,截至目前三明市共选取了五个县(市、区)作为医防协同融合试点并设“医防融合办公室”

  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田荣茂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三元区医防协同融合办公室设在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所以三明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会被派驻到医院来上班,“市疾控派驻人员的性质不变,但理论上他们的使用权在我们这里。”

  红星新闻了解到,从今年起,在三明市公立医院内从事预防医学的公共卫生医师执行医生目标年薪标准,与同级别医生享受同等待遇。

 

  红星新闻记者 严雨程 福建三明报道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