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明溪县中医院:中医药特色赋能医院发展(中国中医药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时间:2022-07-22 09:44

明溪溪明,青山山青。在中央苏区福建明溪伫立着一所二级乙等中医院,这就是明溪县中医院。两年前,中医院整体技术力量不够强,临床诊疗手段比较单一,基础设施比较陈旧;中医药特色人才不足,有明显优势的特色专科比较少。两年来,明溪县中医院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医院发生了诸多喜人变化。

聚焦服务需求,补齐中医发展短板。此前医院中医药治疗率偏低,中医临床疗效不理想,居民患病选择中医药治疗意向偏低。为改变现状,县中医院总投资3200万完成改扩建,先后投入600余万元购置中医设备为特色专科建设提供硬件保障,优质中医床位从70张扩容到100张;推行了中医药服务平台,在县域健康管护体系中实现乡镇中医馆全覆盖,建立智慧共享药房,推出代煎中药送到家服务,为患者提供审方、中药调剂、中药煎煮、送药到家等一站式服务,深受患者欢迎。百姓对中医药认可度显著增强,两年来,门诊中医药饮片处方占比同比增长11.72%,医药收入同比增长21.56%,业务量的增加,说明更多的群众选择在县里就诊,把患者留在了基层,节约了医疗资源,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中医“软实力”。中医院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健全中医激励机制,向康复医学科、治未病等重点学科、临床一线倾斜。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医院坚持中医药师承培养和院校定向培养模式,创新全科医生“周转池”,周转池编制使用向中医类人才倾斜、加大定向中医类医学生培养及开展中医药特色岗位人才引进等方式,吸引稳定和储备基层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两年来,招聘中医类人才26人,现有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比例86.36%,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1名,福建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名,福建省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工作指导老师6名。从“请进来”到“走出去”,医院选派医护人员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专家跟班进修、参加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及中医护理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等方式,带着目标学,带着任务学,借助省级专家的传、帮、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真正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及能力。

建设特色专科,提升中医服务效能。此前中医院特色不浓,优势发挥不够,除了提供基本的诊疗服务,中医服务能力的提升成为迫切的需求。县中医院强重点,补短板,健全中医类学科,重点打造康复针灸科、老年病科、治未病科等科室。同时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开设脑病专科等门诊,填补了专业空白;增设老年病科,发挥中医药在老年病、慢性病的防治和康复护理上的优势;打造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推进中医药特色服务和中医临床适宜性技术的临床应用;引进了“督脉灸”新技术,“三伏贴”“三九贴”深入人心。目前,医院制定了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开展中医诊疗技术45项,开设有经方门诊,现有国家级农村特色专科(专病)糖尿病和省级农村特色专科针灸科各1个,在建重点专科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

融入“治未病”,促进中医健康管护。中医院以福建中医药大学(明溪)中医药健康管理示范中心建设为抓手,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四个一”品牌工程建设,组建一批中医药养生保健专家讲师团队开展健康讲座58期,建立一支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中医传统运动队伍,进村入户大力推广传统养生健身法16期;积极创建一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功举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中国岐黄行动”大型中医护理科普活动等,通过邀请北京、广州等地中医药专家38名到明溪开展义诊、培训;创新推出中医药科普直播栏目《绿海明溪·健康讲坛》,以线上线下方式直播,现已6期,线上关注人数近20万。同时,通过中医药专家融入家庭医生团队下沉至村延伸到户;制定慢性病病种中医健康干预方案与服务项目;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对乡镇中医馆进行一对一挂点帮扶等举措,精心打造“中医药+慢病管理”新模式。

两年来,中医院在专科建设、人才培养、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医智慧化服务等方面让明溪人民深切地感受到可喜的变化,让老区人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中医服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明溪县中医院将把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口支援明溪县重大机遇,依托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对口帮扶,以及厦门市中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支持,加快特色专科建设、打造精品中医馆,有序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到健康管理,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对“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需求,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