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卢素平 通讯员 黄黎明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生活中,很多人都出现过眼睛干涩、疼痛,有灼烧感、异物感等情况,你知道吗?这可能是干眼症作祟。那么,什么是干眼症?哪些人容易患干眼症?应该如何治疗?患者需要注意些什么?记者进行了采访。
干眼症有什么症状
陈明(化名)第一次发现眼睛不舒服,是在去年3月初。当时他在玩游戏,觉得眼睛干涩,刚开始没当回事,以为休息就能好。不承想,几天后症状非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他这才赶紧前往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干眼症。
“医生给了两瓶眼药水,说半个月后复查,叮嘱少看手机。”陈明虽然难受得厉害,但依旧没当回事,心想:“干眼症不就是眼睛干吗,养几天就好了。”其间,他依旧每天玩手机,但隔几分钟就要滴眼药水。后来,他要查资料,盯着电脑屏幕3分钟左右,眼睛就受不了了,根本睁不开,这才开始慌张起来,再次前往医院检查,遵从医嘱治疗。
陈明的经历并非个例。冬季原本就是干眼症易发季节,加上现代人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沉浸在刷视频、玩游戏、聊天的乐趣中,眼睛常常承受了超负荷压力,每年秋冬季节,到医院眼科门诊就医的干眼症患者明显增多。
什么是干眼症?干眼症有什么症状?
三明市第一医院眼科护士长赖敬兴表示,干眼症也被称为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种因泪液分泌不足、蒸发过多或泪液成分异常而导致的慢性眼表疾病。它会导致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进而引发眼表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
赖敬兴介绍,干眼症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眼痛或者灼热感,容易眼疲劳,看东西不能持久,或者看一会儿就觉得很累。有时会出现眼部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敏感性增加、流泪,这些都有可能是干眼症的早期表现。如果病情持续发展,会造成长期的视力损伤。如果是器质性的干眼,可能导致失明。
哪些人群容易患干眼症
干眼,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小恙,实则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隐患。它悄然侵蚀着我们的双眼,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承受着种种眼不适,进而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生活中,哪些人群容易患上干眼症,需要进行眼睛保湿大作战?
赖敬兴接诊过多种病例,他表示,老年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经常从事注意力集中的工作或活动,如长期使用电脑、长时间阅读或荧光屏前工作;眼部长期滴用抗生素滴眼液、抗病毒滴眼液、抗青光眼液者;曾有眼部手术史者,如LASIK、白内障手术等;患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抗抑郁药和避孕药等药物的人群,比较容易患上干眼症。
值得一提的是,干眼症曾经主要影响中老年人,但是随着电子屏幕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干眼症正成为一种“国民病”。近年来,甚至有向幼龄群体扩散的趋势。
今年24岁的小卓,在大学时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憧憬着成为一名IT精英。谁知,随着长时间使用电脑和手机,渐渐地他的眼睛开始出现了眼睛干涩、刺激感的症状,而后被医生诊断为干眼症。原本期待着在专业领域大展拳脚的他,最终因干眼症而被迫放弃心爱的职业,令人惋惜。
“熬夜工作者由于眼球表面暴露时间延长,也容易患上干眼症。居住或工作环境中有空调、烟尘,温度较高或空气较干,往往也是加重干眼症症状的诱因。”赖敬兴说。
26岁的王宇(化名)就为熬夜付出了沉重代价。去年春节期间,她每天熬夜至凌晨一两点,工作后,干眼症复发。“每天早晨醒来,眼睛像被胶水粘住,难以睁开。”去年上半年,他一直饱受干眼症的折磨,双眼干涩、灼热,不仅无法正常注视电子屏幕,整个眼窝以及左脸也疼痛难忍。
干眼症如何治疗
“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干眼症是慢性疾病,其病因容易受外界影响导致复发,需要患者坚持长期治疗。
赖敬兴建议,患者首先应消除诱发干眼症的各种因素,改善用眼环境,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适当增加眨眼次数。例如,每用眼20分钟休息20秒,看看6米外的远处。同时,少接触空调及烟尘等干眼诱因环境,在干热的室内环境可以使用加湿器,以增加空气湿度,缓解干眼。此外,睑板腺功能障碍者应注意清洁眼睑、合理应用抗生素等。
在治疗方面,赖敬兴认为,患者应用自体血清或人工泪液,严重患者应尽量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同时,他特别提到,患者应尽量避免服用可减少泪液分泌的药物,如降血压药、抗抑郁药、阿托品类似物等;来源于全身疾病且有免疫因素参与的干眼症类型可加用免疫抑制剂或短期局部使用激素;对于非常严重的干眼症,睑板腺按摩、药物等方法治疗完全无效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眼部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不适症状,有助于保持眼部清洁,促进眼部健康。”赖敬兴提醒,患者在热敷时需注意避免温度过高,以免烫伤局部皮肤;避免长时间热敷及使用过量的热敷物品,以免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等;一般可以选择在眼部周围,避免直接热敷眼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