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睡眠健康不再“奢侈”(三明日报)
来源:三明日报 时间:2025-04-02 10:14

睡眠障碍患者到睡眠医学科就诊。  

  ●大田记者站 罗珍华 文/图

  3月21日,大田县总医院南院区以第25个“世界睡眠日”的主题“健康睡眠,优先之选”,开展科普义诊活动。活动现场,医生耐心倾听被睡眠困扰患者的心声,答疑解惑,提供专业的诊疗方案,并普及睡眠障碍科普知识,帮助患者驱散认知迷雾,走出疾病误区。

  “睡眠绝非仅仅是身体的休憩,它是维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认知功能的关键要素,睡眠健康如今已跃升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议题。”大田县总医院南院区睡眠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国家心理治疗师廖小华介绍,根据中国睡眠大数据中心发布的《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数据,我国有48.5%的成年人深陷睡眠困扰,其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比率呈稳步攀升态势。

  长期睡眠不良,犹如多米诺骨牌,不仅会使人反应迟钝,学习工作效率下降,影响生活质量,还会诱发焦虑、抑郁等问题,增加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患病风险。

  “睡眠障碍是以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睡眠过多、睡眠觉醒周期紊乱或睡眠行为异常等为表现的一类睡眠相关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为失眠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廖小华说,经常出现失眠、白天打瞌睡、睡眠呼吸障碍、睡眠不规律、睡眠时异常动作等情况,极有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患有睡眠障碍的预警信号。

  大田县总医院南院区睡眠医学科为睡眠障碍患者带来福音,该院是全省首批开展睡眠专科诊疗的县级医院,于2023年10月成立睡眠医学科。“因人而异,综合施治。”廖小华介绍,“我们针对不同睡眠障碍患者,以多导睡眠监测技术为核心开展专科检查,同时运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中医特色治疗’的多元综合治疗手段,精准解决各类睡眠问题。”

  今年59岁的邱女士被睡眠障碍困扰了6年,此前她在福清工作,因为睡眠障碍,晚上辗转难眠,长期睡眠不足,导致整个人精神恍惚,工作也经常出错。女儿带她四处求医,医生开具的安眠药起初效果显著,可一旦停药,失眠便卷土重来,如此反复,家人忧心忡忡,担心长期服用安眠药会带来严重副作用。2024年初,邱女士辞职回到大田帮忙照顾孙子,经亲戚推荐,她于同年9月来到大田县总医院南院区睡眠医学科就诊。

  “她是典型的失眠症,我们根据她的病症,制定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廖小华说,邱女士积极配合治疗,仅3个月,她的睡眠就有所改善,服用药量也随之减少。按照当前恢复趋势,不久后她便能彻底停药。

  “我现在晚上11时左右就能顺利入睡,清晨5时左右自然醒来,整个人也精神了。”当天,在医院随诊的邱女士谈及现在的睡眠状况,满脸笑意。

  廖小华指出,造成失眠的因素有很多,要找准病因对症治疗。

  患者王先生因家庭矛盾经常整夜失眠,长达两个月。长期睡眠不足加上心情抑郁,他不得不辞去工作。在家人陪伴下,王先生找廖小华寻求帮助。

  廖小华判断其睡眠障碍由抑郁引发,随即对其开展心理疏导,并辅以药物治疗。经过一个月精心治疗,王先生病情开始好转,半年后,睡眠障碍彻底治愈,他也重新找到了工作。

  廖小华提醒,一旦出现睡眠障碍,尤其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须尽早就诊。王先生幸好就诊及时,否则长期拖延,极有可能患上抑郁症。同时,他也强调患者要遵医嘱,定期随访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医生会根据患者治疗效果灵活调整药物剂量与治疗方案。

  “许多患者配合度欠佳,随访也不及时,这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其中,青少年患者尤为突出。”廖小华坦言,当前青少年睡眠障碍患者数量众多,多数由抑郁问题诱发,但部分家长重视程度不足,配合度不高,也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孩子睡眠障碍是生活习惯不好或者叛逆引起的。面对这类青少年患者,他有时甚至不敢轻易开具安眠药,因为安眠药服用剂量必须严格把控,若没有家人悉心照看,一旦过量服用,后果不堪设想。

  “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廖小华表示,睡眠堪称患者零成本的“健康药方”。大家应提高对睡眠障碍的认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提升睡眠健康水平。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