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记者站 刘清香 熊明欢 文/图
3月23日,泰宁县城东社区卫生服务站诊室内,78岁的曹长林戴着老花镜,把脉,执笔开药方,有条不紊。
“曹医师退休了,我们还能在家门口找到他,真有福气!”候诊的群众说。
从赤脚医生到学科带头人
1947年,曹长林出生于泰宁县上青乡,祖父是当地有名的蛇医,家中常年备着自采的草药。年幼的曹长林常在祖父身边观摩治疗过程,看着患者肿胀发黑的伤口在草药外敷、银针放血后逐渐消退,中医的神奇疗效让学医的梦想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少年时曹长林白天跟着祖父翻山越岭采药,辨识百草,学习蛇伤救治技艺,夜晚自学中医典籍,逐渐掌握祖传蛇伤疗法的精髓。1971年,他参加乡村医生培训班,系统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将传统经验与科学理论相结合,取得了乡村医师证书。
在乡下救治了大量的蛇伤病患,曹长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1985年进入泰宁县中医院工作。在基层医疗岗位上,曹长林秉持“勤学不辍”的职业信念,持续进修,在1999年通过严格考核,取得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完成了从民间医者到专业医师的转变。
在医院工作期间,曹长林聚焦于蛇伤防治领域,系统梳理传统蛇伤诊疗经验,融合现代医学技术,逐步构建起完整的蛇伤救治体系,成为蛇伤科学科带头人。在他的科室里既有现代抗蛇毒血清,也有他自采的草药,这些药材后来被制成标准化的急救包,成为科室特色。
“治蛇不泄,蛇毒内结,二便不通,蛇毒内攻。”要重视蛇伤伤口早期的处理,祖父的教诲他至今铭记,这独特的治疗理念在他的临床实践中也得到不断完善。
“曹医生的药方管用!”城东社区居民王嫂回忆,去年丈夫上山管护茶园时被竹叶青咬伤后,使用“黄花百会散”外敷,72小时就消肿出院。
曹长林凭借多年临床经验,自创“八角鬼针汤,复方半夏散,黄花百会散”三方,以清热、凉血、祛风、解毒为治疗原则,临床疗效显著,帮助无数患者摆脱病痛折磨。许多被蛇咬伤的患者,在他的精心治疗下,都能转危为安,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2007年11月曹长林到了退休年龄,返聘于泰宁县中医院,继续带领蛇伤专科门诊建设。泰宁县蛇伤专科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2017年,泰宁县中医院蛇伤(专病)被列为福建省第五批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项目,这是对他工作的极大肯定。
薪火传承育杏林
除了在临床上的卓越表现,曹长林在学术传承方面也贡献突出。他申报的“曹长林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确定为2019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之一,其本人被评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指导老师。
“一个过硬的科室,必须是过硬的集体,仅凭一两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曹长林对此认识深刻。
针对后备人才缺乏的状况,曹长林耐心传、帮、带、教,帮助年轻医生提高诊疗技术。在县中医院坐诊时,每一次查房,都会带领年轻医生仔细询问患者病情,认真把脉望舌,耐心细致讲解,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中医人才,让中医蛇伤救治技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曹医生对蛇伤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对我们这些后辈也是有问必答,倾囊相授,即使现在退休了也会指导我们处理疑难杂症。”林求荣曾跟随曹长林学习蛇伤诊治长达10余年,如今在县中医院已能独当一面。
最让林求荣钦佩的,是曹长林始终秉持的医者仁心。早些年,交通还不太便利,曹长林时常半夜三更冒雨从乡下住所匆匆赶来医院救治病患。“这种视患如亲的医德,至今仍是后辈效仿的典范。”谈及师父,林求荣言语中满是敬仰之情。
2022年曹长林把县中医院蛇伤专科门诊交接给青年一代,正式从医院退休。曹长林因为仁心仁术,赢得了广泛赞誉,2024年12月荣膺三明市首届名中医称号。荣誉在身的曹长林始终未停下行医脚步,如今仍以古稀之龄继续坚守临床一线。在社区服务站,他不仅为居民诊治常见病、慢性病,更利用自身专长,为周边乡镇的蛇虫咬伤患者提供及时救治,向大众普及中医药知识。
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忙碌了几十年,也该好好休息,享受一下生活了。”但曹长林却说:“我积累了几十年的工作经验,若不去发挥它的作用很可惜,群众信任我,我要用毕生的所学所长为患者排忧解难,只要身体允许,我将继续工作,努力培养更多中医传承人,继续当好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正是这份视患如亲的仁心,推动着曹长林在传统医学的沃土上精耕细作,实现“民间偏方”到“标准疗法”的跨越,既守护了传统医学的精髓,又用现代科学赋予其新生命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