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贵”在坚守 杏林“水”蕴仁心—— 记三明市首届名中医邱贵水(三明日报)
来源:三明日报 时间:2025-04-14 15:17

邱贵水为患者看诊。

  ●黄言亮 文/图

  从青涩少年到年近八旬的老者,邱贵水的一生与中医紧密相依,在个人成长、医德践行以及中医传承发展的道路上,踏出了一个个坚实且温暖的印记。

  在中医的浩瀚海洋中

  逐浪前行

  邱贵水1946年出生在将乐县水南镇。1964年,高中毕业那年,邱贵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了水南农场的中医学徒,就此开启了与中医相伴的漫漫征程。

  认识中草药,是他学习中医的第一课。穿梭于山林之间,他仔细辨别各种草药的形态、特性,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与药用价值。邱贵水在水南卫生院中药铺工作了3年,这期间,他接触了很多中药,不仅熟知了众多药材的名称,更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深刻领悟了丰富的药理知识,从研磨药材,到调配药材时,依据不同方剂精准把握剂量。

  1986年6月,邱贵水到福建省中医学校进修,进一步系统地提升了自己的中医理论知识。此后,他在中医领域持续深耕。他精通中医经典,对内、外、妇、儿各科均有深入研究,尤其擅长内、妇科疾病的治疗。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对中医典籍的热爱,购置各种专业书籍,细细研读、慢慢思索。凭借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众多疑难杂症迎刃而解。

  如今,年近八旬的邱贵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在将乐县中医院中医馆坐诊,每天要看五六十个病人,年均门诊中医诊疗15000余人次,年均门诊中药饮片处方数15000余张。

  用爱与责任

  守护患者健康

  在将乐县,邱贵水的名字家喻户晓,人们对他的医术口口相传。许多家庭,祖孙三代都曾是他的患者。在他眼中,每一位患者都绝非仅仅是一个病例,而是需要关怀的个体。

  每天7时30分,还未到上班时间,邱贵水已来到办公室。简单休整10分钟后,便全身心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找他看病的患者众多,不仅有将乐县各个乡镇的,甚至还有隔壁泰宁、顺昌等地的老百姓慕名而来。

  在诊疗时,邱贵水总是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他对患者的细心关怀,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有一次,一位患者因肠胃不舒服来找邱贵水看病,他在诊断之余,顺便问起了患者女儿的情况,这让患者大为惊诧。邱贵水笑着说:“那孩子我从小看到大,虽然这几年没来看病,但已经记在我脑海里了。” 而这名患者的母亲,因为高血压一直在邱贵水这里治疗。

  面对经济困难的患者,邱贵水总是心怀悲悯。早年间,在报销比例不大的情况下,许多农村困难家庭看不起病。他总是能不收费就不收费,能少收费就少收费。有一位农村的新妈妈带着不到两个月的婴儿来看病,称婴儿吐奶严重。邱贵水见她家境一般,便没有开中药,而是让她用四季葱头加母乳慢炖 10余分钟,给婴儿服下。对于偏远农村的病人,他总是摒弃中药只能开3帖的常规做法,对病情较重的,一次开 5 帖,省去了病人的来回奔波。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为中医的传承发展

  贡献力量

  邱贵水深知,中医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他认为,中医是靠经验的积累,传承经验、培养后继人才至关重要。2022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邱贵水传承工作室正式成立,这为中医传承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在传承工作室里,邱贵水带教了7名学徒,肖行斌在他的悉心教导下,近几年年均门诊中医诊疗14000余人次。每天,来自各个乡镇的中医医生都会与邱贵水一起坐诊。遇到疑难杂症,他们便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病情,一起把脉、辨证诊断。邱贵水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年轻一代的中医从业者,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将乐县光明镇的中医饶宴银在邱贵水的中医工作室学习已经一年多,她感慨地说:“在这里跟着邱老师学习的日子,我真的收获满满。以前很多一知半解的病症诊断,邱老师都能清晰地讲解,还手把手教我如何辨证用药。” 在邱贵水的悉心指导下,饶宴银的临床经验迅速增长,诊疗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

  作为名中医,邱贵水依然坚持学习。最近,他正在研读《素问》。他常说,中医的学习都是靠积累来的,自己虽然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但中医经典博大精深,每一次学习都能有新的收获。邱贵水的传承工作,不仅为将乐县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医人才,也为中医事业在基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