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丹 徐晓光 陈珊珊
药酒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源远流长。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药酒呢?如何泡药酒?
继中药茶饮、中药咖啡后,最近,“中药鸡尾酒”在许多城市出现。鸡尾酒中加入当归、陈皮、人参等中药材,并标注活血化瘀、安神助眠等功效,有人认为这是养生和娱乐的结合,也有人认为是智商税。
那么,“中药鸡尾酒”到底有没有养生的作用?消费者该如何挑选药酒呢?对此,三明市第二医院(永安总医院)中医院区中药房负责人、主任药师胡恩给出了专业的建议,揭开“中药调酒”面纱。
“中药鸡尾酒”并不养生
中药调酒的本质仍是酒精饮品,其安全性取决于药材品种、用量及个人体质。酒本身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散寒湿”的功效,但中药讲究配伍、中医治疗疾病也应当辨证施治,不同体质的人群对药物的反应差异巨大。如果将中药简单、粗暴地融入酒品中,能否起到健康养生的目的?答案是否定的。
“中医最重要的原则是‘辨证施治’。有的药物与酒精同用会影响疗效,甚至有反作用。”胡恩介绍,“中药调酒”药量微乎其微,本质上仍然是酒,饮用时应遵循适量适度的原则,不建议以此“养生”。
中药调酒不可替代药物。一方面,酒吧等场所中药调制的酒一般是食品级别,中药含量很低,达不到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过量饮酒叠加中药成分可能带来未知风险。部分中药也根本不适合泡内服药酒,如有毒的乌头、附子等中药,如果泡酒而未经过加水煎煮加热的过程,泡酒毒性比水煎煮强许多,容易引起中毒。
“一般中药都要经过炮制后使用,只有部分中药材净制后即可泡茶泡酒。”胡恩说,近年来,药酒引发的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应引起重视。
乌头是毛茛科乌头属草本植物,其药用部位是干燥母根,临床称“川乌”,加工后为“制川乌”;其子根也可作为药用,加工后临床称“附子”。
什么是乌头类生物碱
乌头类生物碱是指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中的一类生物碱。乌头碱是剧毒类生物碱 ,主要经口摄入,在胃肠道内吸收,服药后10分钟即可发病,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普通加工方法难以破坏乌头碱的毒性,少量服用即可中毒或致死。但乌头类中药经过炮制及长时间水煎煮后毒性可以大大降低。
胡恩介绍,医学文献记载:云南3名男子因四肢不温,全身关节疼痛难忍,饮用“自制乌头酒”2小时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随后出现恶心、呕吐,且呕吐大量胃内容物,逐渐出现精神恍惚、语言不清,流涎、腹痛腹泻或小便失禁,胸闷、心悸、口唇紫绀;其中1名男子还出现浅昏迷症状。这3名男子被家人送入当地医院,医务人员根据患者主诉及当即查体情况,确诊为“乌头酒”中毒,经医务人员奋力救治,脱离险境。
自己泡的药酒、果酒喝了养生吗
永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素有金山银山之称,物产丰富,个别市民喜欢自己买葡萄、杨梅来泡酒,这样的水果酒能养生吗?
“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酿造的果酒,其功效和作用多样,可以美容养颜、促进心血管健康、改善睡眠质量等,但是家庭自制类似葡萄酒、水果酵素等这类工业食品时,食材选择、加工过程、卫生把控等方面都可能存在潜在隐患,有的食品其实并不适合家庭自制。”胡恩说。
胡恩指出,家庭环境的清洁度很难达到卫生学要求。很多发酵食品,如自酿葡萄酒等容易产生杂菌,杂菌发酵后产生一些不可预料的物质,对健康产生的影响不可预测。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药酒是一种通过浸泡特定中药材于酒中,以达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的酒。但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并非所有中药材都适合用来泡药酒,有些甚至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尤其是对肝脏和肾脏这两个重要的代谢和排毒器官。
“有的市民去草药摊买草药来泡药酒,由于草药摊品种混乱,常常会混入一些有毒植物,如雷公藤、青木香、钩吻、乌头等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胡恩说。
如何预防自制药酒中毒?
(1)不要乱采不熟悉的中草药来自行浸泡药酒;
(2)中药种类繁多,非专业人士对药性不熟悉,应谨慎使用中药泡制酒。
(3)不应随意相信秘方、偏方而自制药酒饮用。确因病情需要使用含乌头碱类中药材,应到医疗机构在中医师或中药师指导下使用。
(4)不购买不饮用无标签标识、浸泡中药材成分不清、来历不明的泡制酒。
(5)如需购买药酒治疗一些疾病请认真查看标签是否标注“国药准字”文号,药酒必须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
(6)购买保健酒要选择标有“国食健注”的产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