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刘先生颈部7厘米病灶连同47枚小至绿豆、大如土豆的淋巴结被彻底清除,这场持续了7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取得了胜利。
日前,一场高难度的甲状腺癌根治术在三明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院区完成。患者刘先生在术后第二天,紧紧地握住医生的手,清晰而略带艰难地说:“谢……谢谢医生。”电子喉镜显示,他的左侧声带正以每分钟200次的频率微微震颤,声带保护完好。
半年前,65岁的刘先生出现声音嘶哑的症状,检查发现颈部长了巨大肿块,穿刺证实为甲状腺癌,并且发生周围淋巴结的巨大转移。增强CT显示,肿瘤就像混凝土一般,“浇筑”在喉返神经上,转移淋巴结甚至已经从颈部“流窜”到纵隔深处的主动脉弓后方。
“这样的复杂病例,以前看了心里真会发怵。”三明市第一医院医生李志强说,“但是,现在我们也有底气说‘我们会做’了。”去年,他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跟着瑞金医院甲状腺血管外科专家李勤裕学习了3个月。
这次的手术,为李志强提供了又一次贴身学习交流的机会——来三明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的李勤裕负责这场手术的主刀工作。
手术室里,无影灯的光束像一道银色瀑布,倾泻在病床上。李勤裕的神情专注,李志强则在一旁全程操作神经监测仪,认真记录着“喉返神经分层暴露法”等关键技术要点。
患者的病情极为复杂,7厘米多的肿瘤紧紧浸润包绕左侧喉返神经,气管壁、食管壁、颈部血管、肌肉及椎前筋膜组织也有累及。转移淋巴结从颈部延伸至纵隔深处主动脉弓后方、心脏上缘,肿瘤和周围组织粘连致密。李勤裕的手术刀仿佛在丛林中艰难游走。
手术进行到第4个小时,喉返神经终于从肿瘤浸润包绕中剥离保护下来,但是转移淋巴结的处理难度摆到了面前——每一次器械触碰都可能引发致命出血。
来自上海瑞金医院胸外科的专家陈凯接力操刀:“锯开胸骨,从这里切入,贴着无名静脉外膜推进3厘米。小心主动脉弓和颈总动脉!”两名来自上海的专家默契地打起了配合:李勤裕从颈部“自上而下”清扫,陈凯经胸骨后隧道“自下而上”包抄,最终在主动脉弓上方完成“会师”。当最后一簇转移淋巴结被整块取出时,监护仪上的血压、心率曲线平稳如初——手术过程出血小于50ml,大家同时松了一口气。
除了刘先生这台甲状腺癌手术,李勤裕此次前来三明,还帮助27岁的晓萌实施胸乳入路腔镜手术,实现“无痕治愈”,为58岁的林先生做了双侧甲状腺癌病灶切除手术。
三台手术,带给三名患者同样生的希望。从黄浦江畔到沙溪河岸,沪明两地在医疗领域开展对口合作,带来的不仅是高难度手术技术的平移,更是两地医者仁心的共鸣。
无影灯下,一条跨越 800 公里的生命走廊不断延展,为万千患者带来希望的同时,持续奏响守护健康的动人协奏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