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肉是砖、面条是钢,建起了沙县的高楼大厦。”在沙县,有6万多名小吃从业者常年在外打拼,如何保障好他们的健康,如何让他们安心在外打拼,这始终是沙县区党委政府挂念在心的大事。
近年来,沙县区将医保服务嵌入社会治理体系,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惠及参保群众,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参保缴费新路子。
聚焦一老一小 “保护伞”下共健康
“孩子一出生,医务人员就一步步指导我们在手机上办理新生儿参保登记,真的太方便了。”5月27日,刘先生的女儿在沙县区总医院诞生,他在闽政通APP上顺利办理了参保登记手续,并通过“福建税务”缴费渠道完成了参保缴费,对“指尖上”就办好这一系列手续,刘先生很满意。
找准群众所需,做实为民服务。近年来,沙县区医保部门推出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集成服务,通过完善经办服务流程,充分发挥10个驻医院的医保服务站就近服务功能,实现新生儿参保登记、电子医保码申领、亲情代办等关联事项院内“一站式”办理。
“除了新生儿参保外,我们还通过儿科门诊、预防接种等多种渠道提醒家长及时办理参保登记,力争覆盖更多新生儿群体。”沙县区医保局负责人表示。
除了儿童,留守老人也是医保服务的重点对象。
在“沙县小吃第一村”夏茂镇俞邦村,每到缴费高峰期,乡村医保代办员就会挨家挨户地帮助留守老人办理医保参保缴费。村民老俞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由于孩子长年在外地经营小吃,加上自身年纪大了,不会操作智能手机,老两口有时就会错过缴费时间。这几年,医保代办员主动上门帮忙收集办理材料并上传系统,漏缴忘缴的问题再也没有发生过。
“没医保的时候,每个月药费要花两百多元,现在每个月才不到10元。”老俞笑着说。
费用降低的背后,离不开医保基金的作用。村医彭健康告诉记者,纳入慢病管理的村民每次只要支付2元诊疗费,就可以在村卫生所开到高血压糖尿病等6种慢性病39种基本药物,药费由医保基金按规定支付。
据了解,沙县区医保局将全区实行标准化建设的村卫生所纳入医保定点服务管理,共计开通132家村卫生所,覆盖率100%,打通村(居)民在家门口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让沙县小吃业主可以安心创业。
聚焦小吃业主
异地就医有“医靠”
“在沙县参加的医保,在济南看病也能直接报销,这对我们这些在外地开小吃店的人来说太好了!”在山东省立医院的收费窗口,刚到济南经营小吃店的周晓龙顺利完成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在享受医保后,减免了医疗费两百余元,他感到十分惊喜。
周晓龙是土生土长的沙县人,这些年随父母在郑州、北京、天津等地经营沙县小吃。记忆中,父亲在2016年生过一次大病,住院近一个月,因为没有办理备案手续,而无法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直到过年期间返回沙县才能报销,报销比例还受到影响。如今,便捷的医保报销体验让众多像他这样的小吃业主不再害怕在异地就医。
2017年,国家异地就医结算信息系统正式上线,打通跨省联网结算通道,沙县区积极精简异地就医备案手续,推进完善“互联网+医保服务”,实现个人异地就医备案等多项医保业务网上办理。
“沙县依托国家医保服务平台、闽政通等多个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医保个人信息查询、异地就医备案等40余项医保经办服务,推进基层‘贯通联办’,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江振声介绍,沙县小吃业主完成简单的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后,在全国各地跨省联网的定点医疗机构、药店就医购药,都可以直接结算,减少了跨省异地就医垫款负担、报销不便和两地往返奔波等问题。
异地急诊也可直接医保结算、异地就医一次备案可多次就医、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可双向享受医保待遇……近年来,沙县区及时推动国家跨省异地就医新规落地,进一步系统性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越来越便捷的跨省异地就医政策给众多身在他乡的小吃业主吃了一颗“定心丸”。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