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春梅:以真心暖人心(三明日报)
来源:三明日报 时间:2025-07-25 16:47

池春梅大方介绍自己的假肢。

池春梅为患者开药。

  ●大田记者站 罗珍华 涂智靖 文/图

  “池医师,我高血压药吃完了。”“来,我先给你测一下血压。”7月17日,在大田县总医院建设卫生分院妇产科诊室,池春梅熟练地为患者测量血压。

  池春梅是大田县总医院建设分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全科医师。在她3岁时,因一次意外导致其右小腿粉碎性骨折,受农村医疗条件的限制延误治疗致右小腿畸形愈合。她虽身有残疾,却自强不息,勤学奋进,在基层医疗岗位上默默耕耘,给患者留下了“靠谱”“暖心”的深刻印象,同时,照亮了许多残障人士的生活。

  用抗争改写命运轨迹

  池春梅的人生,从童年就注定与“抗争”相伴。

  “我右腿被木头砸中后腿肿起来,妈妈带我找村医打针。当时打了40多天的消炎针,不仅没好转,整只脚都变黑了。”池春梅回忆道,在村医的介绍下,母亲带她到永安的医院拍片检查,才得知是粉碎性骨折,随即辗转至福州军区医院治疗。

  但是,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再次错过治疗。医生检查后,给出治疗方案是把右腿所有坏死的骨头清除,把左腿的腓骨移植到右腿。“我家人不懂医学,担心左腿少一根骨头会影响功能,到时两只腿都废了,因此拒绝手术。”池春梅说,其实,当时如果进行手术,她的脚还是有希望痊愈的。

  因腿部问题,池春梅左右腿高度差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明显,导致其走路一瘸一拐,曾被小朋友嘲笑,甚至还被扔石子,一度让她自卑,不敢穿裙子。

  13岁时因腿部变形严重,池春梅在家人的陪同下,到福州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了3年矫正治疗。

  长期与医院、医生打交道的经历,让她深知患者的痛苦。求医路上得到的关心让她备感暖心,使她逐渐敢于正视自己的不同,励志从医。

  初中毕业后,池春梅到沙县卫生职业中专学校学习临床专业。卫校毕业后,她又到大田县医院妇产科进修一年。

  “带教老师的倾囊相授使我在这一年里收获颇丰,为我日后的从医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在县卫健局和残联的帮助下,池春梅在建设镇街道开了一家专科诊所。学无止境,除了诊所的临床经验累积,她又通过函授先后取得医学专业大专和本科文凭。凭借着妇科特长和对患者的关怀,她赢得了众多患者的信任,不少外地患者也慕名前来求医。

  2014年,池春梅为了照顾孩子,关闭客源稳定的诊所,到卫生院应聘,如愿成为一名基层医生。

  “感谢院长一直鼓励我继续学习、考试。”2022年,池春梅顺利通过招考入编。她用自强不息挣脱命运的枷锁,从被嘲笑的残疾女孩蜕变为基层医疗的坚实守护者。

  用真心换真心

  真心相待架起医患连心桥。

  作为扎根基层十余年的全科医师,进入卫生院后,池春梅年均接诊患者7000余人次。从全科到2024年调岗妇产科,岗位在变,她精进医术的初心不变,认真负责地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她虽然腿脚不便,仍经常抽空下村入户随访,耐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饮食及配合药物治疗,同时积极宣传国家公卫服务项目,让更多的百姓了解并受益。

  “池医生人很好,得和领导说给她加工资。”采访时,患者罗岁珠奶奶一个劲地夸赞,是池春梅与患者关系的生动写照。

  “池医生态度温和,治病厉害,脸上常挂笑容,我每次都喜欢找她看病。”“春梅,我先走了啦,路过街道记得来家里坐坐。”……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患者们的心声。

  “换位思考吧,谁生病不难受?”池春梅理解患者的心情,总是保持良好的语气,用心为患者救治,耐心地答疑解惑。从医20多年,她从来没和患者红过脸。她把患者当作“自己人”。患者吴某,因家庭一户多残,生活拮据,每次来就诊要求开便宜药,还为无法支付医药费发愁,池春梅经常帮他垫付不够的药费;糖尿病患者高某某久治不愈,经池春梅转介至上级专科医院治疗,通过植皮手术后多年顽疾得到根治。即便如今调岗妇产科,老患者们仍习惯性找她问诊,她再忙也不忍心拒绝。“他们信我,我就不能让他们失望。”

  真心换真心,患者也体谅池春梅。早年入村时,挂点的元山村村民总说:“池医生,您腿部不方便,要来提前说,我们到村部等您,不用挨家跑。”

  用勇气照亮他人

  如今的池春梅,早已褪去当年的自卑。“你看,我现在敢穿裙子了。”她指着假肢大方地说,“遇到有人好奇打量我的脚时,我就自然地说‘这脚小时候受伤了,装的假肢。’”现在她的假肢早已不是秘密,她的故事也成了激励许多人的光。

  从2007年到2022年,池春梅兼任残联乡镇专职联络员。她说:“残联给了我很多帮助,我得帮助更多人。”她走村入户,向残障人士细致讲解残联的帮扶政策,比如假肢补贴、就业支持等;认真收集残障人士的需求与心声,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用自己的故事鼓励大家,让许多人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她常说:“命运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抓住一束光能照亮自己的人生。”

  大同村有一户家庭父母和孩子均有残疾,孩子在镇上小学就读,长期由其叔叔接送,一次接送的叔叔出了事故,孩子无人接送。池春梅得知后,把孩子接到她家住了一年。

  “很感谢池医生,现在我孩子成家了,日子更有奔头了。”建乐村高女士的丈夫身患残疾,池春梅经常到他们家去,鼓励他们。前几年,她因家庭重担患上抑郁症,心情郁闷时总爱骑车到镇卫生院找池春梅聊天。“有患者来就安静等,没患者就接着聊。”池春梅从不嫌烦,耐心地倾听与开导,让高女士的心情渐渐开朗。

  “我自己肢体残疾,能够切身体会到残障人士的不容易,我愿意尽己所能为他们提供帮助。”池春梅曾体会过病痛的苦、生活的难,所以更懂得如何用爱去化解他人的难。

  这几日,池春梅忙着利用业余时间训练飞镖。下个月月初,她将作为大田县残联代表参加三明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的轮椅坐姿飞镖项目。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