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记者站 魏兴谷
累计服务官兵2987人次,支付医疗费用87.07万元,治愈率达95%以上,官兵满意度100%……这是自2023年5月以来,《永安市驻军“就地就医”实施办法(试行)》实施后取得成效的一串数字。
单看数字,反差强烈:年均支出费用不足50万元,人均支出不足300元,但治愈率和官兵满意度却达到或接近100%。
这是一项什么政策,何以凭借小投入取得大成效?
“这项政策出台后,有效缓解了驻永部队官兵看病难问题。”9月4日,谈及“就地就医”政策,永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邵红旗介绍。
永安地处闽西山区,驻地部队官兵日常就医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是距离远,到几百公里外的体系医院就医需要长途奔波,花时间不说,还有可能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另一方面是程序繁琐,常规就诊审批流程复杂,影响就医效率。”邵红旗说。
客观存在的困难,让官兵们陷入“小病不愿跑、大病怕耽误”两难境地。
保障官兵健康就是保障战斗力。永安市在“我为部队办实事”调研中,将解决官兵就医难题列为双拥工作重点,着力破除各方壁垒,整合地方医疗资源,设立专项保障资金,推出“三专三优”医疗拥军新举措。
永安市财政每年拨付40万元资金,作为“就地就医”专项基金,优先保障军人就医结算。
有了财政资金支持,就诊医院实施专窗服务,设立军人优先窗口,驻地官兵凭借军人证件和介绍信,5分钟可以完成挂号、就诊、取药等流程。
为了提高诊疗水平,永安市还设置专属清单,覆盖骨科、皮肤科等11个官兵高频需求科室,制定标准优化诊疗方案,以更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驻地官兵。
去年7月初,驻永某部战士小江在体能考核中,突发热射病严重脱水,随时有生命危险,部队卫生所马上联系永安总医院急诊科。
在医务人员全力配合下,小江在半小时内完成救治,脱离危险。
“‘就地就医’政策,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新政策带来的新变化。”小江感激地说。
秉持“部队之所需,地方尽所能”理念,永安市还定期召开军地座谈会,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形式收集官兵需求,医院设立服务质量监督岗,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方案,推动新政策落细落实。
“财政专项保障+军地协同管理+服务流程再造”组合拳,通过采取设立专项资金、将三甲医院纳入保障网络等创新举措,不仅建立了独立于医保体系外的专项保障通道,而且还能确保政策持续推进,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军民共享。
“目前驻地官兵就诊往返时间由原来平均24小时,压缩至2小时以内,实现了‘官兵不出市、就诊零障碍’目标。”邵红旗说。
保障服务好驻地官兵,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年8月,永安市“就地就医”政策再添新内容,将享受对象扩大至部队文职人员。
一项新政策,擦亮拥军新品牌。永安市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就地就医”经验获全省双拥工作表扬。目前,这一拥军新模式已在三明全市推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