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深化医改实现较高健康效益
来源:三明日报 时间:2023-04-18 11:50

  4月14日,沙县区总医院新启用的疾病管理中心内,专职疾病管理师正通过全民健康管理系统,对出院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管护。

  沙县区总医院疾病管理中心的投入使用,仅是我市持续深化医改,推进全民健康管理的一个生动实例。近年来,三明医改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改革方向,从建立总医院(医共体),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推进医防融合,将中医药事业融入医改4个方面,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

  “守门人”管健康

  2017年,我市11个县(市、区)全部组建总医院(医共体),县、乡、村3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一家人、一条心、一本账,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共同体,通过明确管护主体、管护对象、管护责任、管护经济利益“四个明确”机制,赋予总医院全方位全周期管好区域内群众健康的责任。

  “借助新平台,中心的疾病管理师能协助主管医师,完成对入院患者的饮食、睡眠、心理及就医期望值等评估,并根据患者个性化的病患评估报告,开展‘一病N方’全方位疾病与健康管理。”沙县区总医院护理部负责人、护理科科长范彩珠介绍,全民健康管理系统试运行仅两个月,就已为2180名住院患者、2464名康复出院患者建立了健康管护档案。

  “四打包”提效能

  按县域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把医保基金按年度、县域、人头包干给总医院,引导医院和医务人员“治已病”与“治未病”并重,2020年至2022年,我市打包给医院的基金年均增长7.27%。按C-DRG分组打包收付费,推动医院收入模式和行为转变,实现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同病、同治、同质、同价”,目前C-DRG病种组数达839组。按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打包拨付,将原划拨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改为划拨给总医院(医共体),推动县、乡、村3级医疗卫生机构合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按财政补助资金打包,把给县级医院的定向补助资金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资金,统一拨付给总医院(医共体),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整体使用效能。

  “医防融合”促改革

  推动公共卫生机构改革,在医院设立由卫健、疾控和医院人员组成的医防融合办公室,实现信息通、资源通和业务融合互补,重点加快“两师两中心”健康管理体系建设,开展全民健康管理示范县建设。持续打好慢性病管理攻坚战,以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和肺结核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慢性病管理、行为促进、宜居环境3项行动计划,目前已累计为确诊的六类慢性病患者供药305万人次。加强防猝死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城区10分钟急救圈,2022年,全市共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121台,培训救护员10845人。科学精准疫情防控,建立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防护网格,做实“防”“控”“备”工作。

  强中医“治未病”

  全面加强中医药体系建设,在福建省率先成立市、县中医药管理局,加快闽西北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全市每万人现有中医类医院床位数9.68张。加快传承培养中医药人才,率先将全市公立医院中医类在编专业人员的基本工资由当地财政核拨,全市每万人现有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数6.1人。不断加强政策扶持激励,建立重视中医药、使用中医药的导向机制,执行中药药事服务费、中医辨证论治费、中药饮片和37种中医非药物疗法零起付线报销,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

  经过多年努力,三明医改以较少的卫生资源,实现了较高的健康效益,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就医安全感、健康幸福感持续提高。2022年,我市公立医院出院患者满意度、职工满意度分别排全省第一名、第二名。2021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07岁,比全国平均水平78.2岁高1.87岁。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住院报销比例分别从2011年的72.26%、46.25%提高到2022年的75.71%、66.79%。 (刘莉婷 许 琰)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